中國社會有句老話,叫做“冤有頭,債有主”,誰欠你錢你去找誰,這本是天經(jīng)地義的事情,可是河南鄭州新密市的張先生卻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別人的債務(wù)糾紛,自己的貨成為了別人談判桌上的籌碼。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
張先生告訴記者,自己是做奶粉批發(fā)生意的,五一期間公司做活動,發(fā)了120多箱奶粉到新鄉(xiāng),可是貨物發(fā)出后第二天,新鄉(xiāng)那邊的客戶卻告訴他,只收到了106件貨,這可讓張先生感到疑惑,于是立刻聯(lián)系負責承運的物流公司:長運物流。
張先生說自己一直都是用這家物流發(fā)貨的,之前沒有出現(xiàn)過問題??墒沁@次當他找到物流公司負責人之后,對方的回應(yīng)讓他有些無法接受。

從長運物流負責人那里,張先生得知自己的貨竟然被物流園區(qū)內(nèi)另一家物流給私自扣押了,原因竟是長運物流與另一家物流公司之間有債務(wù)糾紛,由于長運物流負責人始終不愿與對方銷賬,所以對方才扣押了長運物流的部分貨物,恰巧這些貨物就是張先生的奶粉。

雖然奶粉的去向清楚了,可是張先生多次與長運物流以及扣押其奶粉的物流公司進行溝通,對方始終不愿將奶粉歸還,堅持要求長運物流先同他們進行銷賬,之后才會將張先生的奶粉如數(shù)歸還。更令人感到奇葩的是,據(jù)張先生介紹,兩家物流公司的賬目糾紛僅僅幾千塊錢,可是他20箱奶粉的價值足有七八萬。

為了讓對方將扣押的奶粉歸還,張先生甚至報了警,可是當民警了解了事情經(jīng)過之后,雖然進行了責任判定,卻并沒有強制要求扣押奶粉的物流公司將奶粉歸還。無奈之下,張先生只能聯(lián)系了媒體,希望媒體的介入能夠幫助其追回屬于自己的貨物。
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后,記者將事件的三方聯(lián)系到了一起,張先生表示你們兩家的債務(wù)糾紛,不應(yīng)該讓他牽扯進來,而扣押奶粉的物流負責人則表示自己也是被逼無奈,從去年10月份,長運物流就不愿跟他們進行對賬,之后就找各種理由推脫。迫不得已之下,才出此下冊扣押了長運物流承運的一些貨物。

另外,據(jù)該負責人表示,在自己扣押貨物之前,曾聯(lián)系了長運物流的負責人,希望他能夠出面銷賬,可依然沒有得到準確的答復,之后才在物流園區(qū)保安和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扣押了長運物流的貨物。所以他們認為張先生如果要追責,只能向長運物流追責,他們的說法也充滿了無奈。
不過記者的介入確實起到了積極的效果。長運物流負責人見到記者之后,當即表示要與扣押奶粉的物流公司進行對賬,無論自己有什么困難都會先把賬目結(jié)清。聽到他松口之后,對方也沒有再過糾纏,直接就將張先生的奶粉還了回來。

令人感到意外的是,原本扮演“老賴”的長運物流負責人此時似乎徹底“升華”了,主動向張先生道歉,還信誓旦旦的承諾如果奶粉因為扣押時間長出現(xiàn)問題,他會全權(quán)負責。至此,這出鬧劇終于落下帷幕。
整件事中,張先生是唯一一個完全無辜的受害者,至于兩家物流公司,欠錢不還的“老賴”行為是絕對不值得任何同情的,可以說這件事的主要責任就在長運物流,相信此事之后,張先生也再難與之進行合作了。損失這樣一個老客戶,也算是他咎由自取吧。
而另一家物流公司私占他人財物的行為,實際上也有違法之嫌,盡管事出有因,這種行為依然是極為不妥的,對于他們自己的信譽和形象也是一種損傷。
文章轉(zhuǎn)載于百家號犀利視角
